“閃婚”變離婚 缺的是謹慎和理智--黃河三角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閃婚”變離婚 缺的是謹慎和理智

2013年04月03日15:01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85后”女青年張麗在陝西省延安市一家醫院從事醫護工作。工作之余,為排遣寂寞迷上了網上聊天,並因此結識了年齡相仿的山東省惠民縣男青年李明。2012年9月,雙方通過網上聊天和微信交流,大有相見恨晚之感。二人在網戀半個月后閃電結婚。誰知,在共同生活了不到半年后,張麗忍受不了雙方頻繁吵架以及往返兩地的生活,於2013年2月向李明提出離婚。2013年3月,到惠民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李明結束這段草率婚姻。經法官耐心調解,這對“閃婚”夫妻和平分手。

網上找到“如意郎君”

2012年9月初,在陝西省延安市一家醫院從事護理工作的張麗注冊成為一家相親網站的會員,希望借助網絡,找到后半生的緣分。在一次QQ聊天中,與山東省惠民縣從事長途駕駛工作的男青年李明相識。網聊中,由於兩人年齡相仿、境遇相同,加上李明在聊天時顯得幽默機智,憑借禮貌風度,很快就博得了張麗的好感,張麗覺得兩人有共同話題,儼然成為一對熱戀中人。

經過短短幾天的聊天,兩人便在網上打得火熱。雙方網談了半個月后,張麗不遠兩千多華裡,從陝西延安來到山東惠民與心上人李明相見。雙方彼此都十分滿意,都有一見鐘情,相見恨晚之意。三天后,同時陷入愛河的張麗和李明決定步入婚姻的殿堂。兩人在惠民縣民政局領取了結婚証,李明大辦酒席宴請賓朋。短暫的蜜月之后,張麗與李明就開始了分居兩地的生活。

時間不長鬧離婚

據張麗說,與李明結婚一個多月后,她對李明很失望。張麗回憶,兩人在辦了結婚喜宴后,她一手拿著結婚証,一手挽著丈夫向他提出要求,想辦法給自己在惠民縣城找個體面工作,並盡快辦理按揭,買套屬於兩個人的房子,好有一個像樣的家。自己剛把想法說完,就遭到李明的反對,兩人當場鬧翻,爭吵起來。

“我沒想到他這麼不中用,要是嫁給他,一輩子都會委屈的。”張麗說,她根本沒想到自己用一生的托付卻換不回李明的真心,她認為自己在李明心中根本沒地位。在共同生活了半年后,張麗忍受不了雙方頻繁吵架以及往返惠民至延安兩地的分居生活,張麗當即決定結束這段婚姻。對此,李明也覺得冤枉。自己在此前已向張麗說明了他目前的境況並不好,正在創業階段,可張麗卻扭著他要這要那,讓他覺得很心煩。所以,他覺得張麗不能與他同甘共苦,於是同意離婚。

據悉,在交往之初,張麗對李明一往情深,並在相識半個多月便辦理了登記結婚。然而,結婚不到六個月欲離婚,可謂“閃婚”、“閃離”。法庭審理認為,張麗、李明戀愛期間很短,婚后共同生活期間亦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現雙方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最終在法院調解下,雙方結束了這段短命的婚姻。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兩個人既然能走到一起就是緣分,要彼此珍惜,莫要平添痛苦。事實上,“閃婚”、“閃離”貌似瀟洒,其實給自己,給對方,給父母都帶來了傷害。“85后”、“90后”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受不得一點委屈,缺乏對他人的包容。加之年輕氣盛,喜歡挑戰刺激性事物,這些都是導致閃婚閃離增加的因素。據對離婚人數的統計,“85后”、“90后”成為了離婚的主力軍。閃婚閃離對於男女都是受害方,外人看著很瀟洒,是苦是樂隻有自己知道。

筆者認為,夫妻之間,談的不只是情,更多的應該是責任,是對雙方家庭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閃婚可能成功,但我們不提倡,因為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是不牢固的,它不符合婚姻的基本規律。一個人如果對家庭沒有責任心,不能想象在社會上他會承擔起什麼責任。從多數情況看,閃婚的婚姻基礎很不穩固,從而導致了閃離的后果。

記得有句老話講:“先立業后成家”,但筆者覺得這句話已經無法適應現今年輕人的生活,在沒有自己的事業,沒有自己的經濟基礎的前提下,怎能承擔起一個家庭的重任,在車子、房子、票子的誘惑下,有多少年輕人能在一起扶持著創業,又有多少人能在生活富裕后能保持著原有的婚姻軌跡。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愛,珍惜這個深愛你的人,不要在擁有時不去呵護,在失去時才追悔莫及。

在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浮躁的人們在享受快餐式愛情的同時,也承受著婚變的苦果。筆者奉勸“85后”、“90后”的的年輕人,人生才剛剛開始,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學會謙讓、理解和相互包容,理性看待自己的婚姻,在敢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苦難時再選擇成家,不要在“閃婚”、“閃離”中游戲人生。提醒廣大網民,在進行網絡交友排解寂寞的同時,莫把婚姻當兒戲。

結婚一定要謹慎,離婚更要理智!(董克洋 田曉劍)  

(責編:張琳、解放)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 軍事
  • 社會
  • 圖片報道
  • 科教文體
  • 旅游頻道
  • 圖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