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基本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黃河三角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濱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楊萬邦做客“中國濱州”在線訪談

濱州基本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2013年07月24日16:38    來源: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濱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楊萬邦。
濱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楊萬邦。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熱點。近幾年來,濱州市的社會保險工作也始終堅持“保障水平逐步按東部地區標准執行”,社會保險事業取得明顯成效。為此,23日上午,濱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局長楊萬邦做客“中國濱州”,就社會保險、社保卡、萬人就業援助計劃等人社工作與廣大網友進行了交流。

農村基本實現

領取養老金足不出戶

網友:張光峰書記在年初的工作目標會上提出了“五個更加注重,五個堅持發展”,其中說到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堅持民本發展,而社會保險工作是民生工程重要的組成部分,請問人社局在社會保險方面怎樣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的?

楊萬邦:近幾年來,在大家的努力下,濱州市的社會保險工作基本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失有所助、傷有所補。其中,妥善解決了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全市2310名符合條件的人員已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險范圍,並享受養老金待遇。啟動失業保險金標准與物價上漲挂鉤聯動機制。截至目前,已為53016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95萬元,有力保障了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近年來,社保基金總體運行情況平穩,未發生違規違紀行為。

網友“東方亮劍”:老有所養一直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眾所周知,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之一是養老保險,而養老保險的難點在農村,目前濱州市農村養老保險現狀如何?

楊萬邦:自古以來,養老問題一直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在廣大的農村,仍然實行的是家庭式的養老模式,也就是平常所講的養兒防老,老人的生活沒有固定的保障。為了解決農村居民養老問題,2011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目前全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參加人數已經達到154.49萬人,每個月有53.87萬60周歲以上的老人領取養老金。另外在今年1月份,我們把養老金待遇提高到了每人每月70元,鄒平和開發區更是達到了每人每月80元。而且為了進一步方便農村的老年居民領取養老金,我們在全市5245個行政村布放金融終端設備5600余台,基本實現了養老金領取足不出村。

“萬人就業援助計劃”

幫萬名困難戶實現就業

網友“90后”:請問楊局長“萬人就業援助計劃”的開展情況如何?

楊萬邦:在上半年我們全市實現城鎮就業2509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509人。“萬人就業援助計劃”的推進和實施對就業工作整體上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 全市上半年新增公益性崗位324個,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442人,靈活就業落實社保補貼227人。全市扶持家庭服務業企業16個,吸納就業526人。落實“第一書記”派駐村勞動保障協理員補貼,今年第一季度共發放補貼16.6萬元,涉及10個縣區,195個村。對參加去年全省創業大賽的濱州選手,給予2-5萬元獎勵,共發放獎勵資金30萬元。加大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力度,全市新增小額擔保貸款11554萬元,新增創業7344人,創業帶動就業人數21634人。進一步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積極籌建隸屬於市人社局的小額貸款擔保機構。各縣區積極推進小額擔保貸款工作,設立擔保基金,其中,陽信縣制定《促進婦女創業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實施辦法》,大力推動了婦女創業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工作。

另外,市總工會開展“工會就業援助月”、“陽光就業行動”﹔市婦聯舉辦濱州大姐家政培訓基地授牌暨家政機構推介活動﹔團市委舉辦“送崗位進校園”大學生專場招聘會等活動,建立濱州青年淘寶創業廣場﹔市工商局與市人社局聯合開展多項招聘活動﹔市人行與中小企業局篩選全市200家高成長型小微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支持中小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新勞動合同法改變

派遣工受歧視等問題

網友“泡泡”:新的《勞動合同法修正案》已於7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勞動合同法》自2007年7月頒布以來第一次修改。新法對比以前主要有哪些改變?

楊萬邦:這次的《勞動合同法修正案》主要針對勞務派遣制度作了明確的規定,細化了對派遣勞動者的權利保護。新的修正案進一步提高了勞務派遣機構的門檻,並對派遣工的崗位范圍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勞務派遣與傳統用工方式相比,具有較大靈活性,受到眾多用工單位青睞。但原有的《勞動合同法》對勞務派遣的規定留有空白,使得這一方式存在濫用現象,造成派遣工穩定性差、受歧視、參加工會難等等問題。我們市的勞務派遣用工主要集中在幾家大的勞務派遣企業,幾家大企業佔到我市勞務派遣工數量的80%左右,這幾家企業的實力較強,用工也相對規范。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勞動合同法修正案》的要求,在全市開展勞務派遣機構誠信評估活動,完善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制度,對勞動派遣企業做出進一步規范。(王曉霜 王瑋)

(責編:王曉璐、王顯卿)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 軍事
  • 社會
  • 圖片報道
  • 科教文體
  • 旅游頻道
  • 圖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