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 發展立足提高質量效益
2013年07月26日15:06 手機看新聞
“對濱州來說,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現實所需,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策。因此,加快轉調步伐,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仍然刻不容緩,必須正確處理好穩增長、控風險和調結構、促改革的關系,決不能也不必單純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7月25日上午,濱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光峰在全市經濟運行分析會上的講話中如是說。如何理清發展的思路,推動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從此次濱州召開的全市經濟運行分析會上或可探清方向。
【上半年經濟總體情況】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4% 前移8個位次25日上午,濱州市六大班子領導、各縣區一把手及濱州市主要企業家共聚一堂,總結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探討今后經濟發展方向。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光峰,市委副書記、市長崔洪剛分別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對下半年工作發展進行了部署安排。
崔洪剛分析指出,今年上半年,是濱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特殊時期,同全國形勢一樣,既有增長動力,更有下行壓力,在全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全市上下攻堅克難,務實進取,總體保持了穩中有進、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據悉,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實現1079億元,增長9.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2億元,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8億元,增長20.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4%﹔進出口總額41.5億美元,增長27.4%﹔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3966元、6461元,同比分別增長9.6%、13.2%。回顧分析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林水會戰成效明顯,農業實現豐產豐收。夏糧總產136.5萬噸、單產431公斤,實現了“十一連豐”。沿黃生態高效農業示范區規劃通過國家級評審,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推進步伐進一步加快。“渤海糧倉”工程實現了濱州市在鹽鹼地大面積種植小麥的新突破。
工業經濟迎難而進,保持良好勢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4%,增速居全省第7位,較年初前移8個位次﹔技術改造投資240億元,增長36.2%,佔工業投資的37%﹔工業用電量89.4億千瓦時,增長8.1%,增幅高於全省4.7個百分點﹔初步統計,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127億元、增長13%,實現利稅203億元、增長13.9%。
投入保持適當增幅,注重增強發展后勁﹔財政結構不斷優化,稅收力保了一定增幅﹔進出口增速較快,主要產品大幅增長﹔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項貸款增加較多。
教育、科技、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支出均保持了較大增幅,分別增長13.5%、10.5%、28.3%、25.5%。16件民生實事進展順利,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完成計劃的95%,保障性住房開工率達90%,7個縣區實現了“平安校車”全覆蓋,450個農村標准化衛生室全面開工、進展順利。
【下一步工作意見】
培植壯大工業經濟 提升農業發展優勢崔洪剛表示,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濱州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增速回落、資源環境制約等一系列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繁重﹔追趕超越步伐亟需加快﹔企業經營面臨困難﹔保持外貿持續增長的難度較大﹔服務業形勢不容樂觀﹔融資渠道亟需拓展。
今年下半年將培植壯大工業經濟。工業經濟佔全市經濟總量的60%以上,是經濟發展的主體,在各項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不能動搖。
保住存量,擴大增量,提升質量。下一步,要加大“轉調創”力度,深化產學研合作,提高企業研發能力,推動產業向價值鏈前后兩端延伸,堅定不移地走高端高質高效發展之路。
鞏固提升農業發展優勢。要積極推進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力爭早見成效。要扎實做好91家高效生態農業園區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搞好示范引領,引導群眾通過土地依法有序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要按照三年內完成農村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証工作的要求,搞好對第一輪試點工作的檢查驗收,8月份啟動第二輪試點。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8月1日開始,山東“營改增”試點工作將正式啟動,試點包括交通運輸業和研發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廣播影視等7類現代服務業。這一重大稅制改革將整體上降低第三產業的稅收負擔,引導資金和人才加速流向服務業,促進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要抓住政策機遇,在發揮“四大載體”帶動作用基礎上,深化二、三產業分離,把工業企業現有的倉儲運輸資源分離出來,把技術中心、研發機構分離出來,把產品銷售、售后服務、安裝維修、后勤物業等服務功能分離出來,培育新的市場主體和增長點。要加強對納入服務業產業鏈延伸重點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
集中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力爭濱州港套爾河物流園區、套爾河巷道疏浚等項目列入調整范圍,確保濟濱東高速9月份開工建設,濱州港2個3萬噸級碼頭10月份開航運營,德龍煙鐵路濱州段、魯冀大橋、長深高速高青至廣饒段等工作加快推進。同時,利用新組建的交通產業公司,整合現有資源,搭建投融資平台,提供資金保障,確保農村公路“三通”工程盡快啟動。特別要集中抓好北海新區建設,這是濱州經濟的增長點、今后發展的重要載體。
加快城市供熱、污水處理廠擴建等城建工程建設。特別要加快濱化熱電聯產項目建設,切實解決東部城區供暖問題。
【爭把北部建設成為濱州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雖然外部經濟形勢比較嚴峻,但是全市上半年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呈現出了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有優的良好局面,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張光峰最后講話表示。他指出,下一步要堅定不移地提高質量效益。今年以來,我們堅定不移地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按照“六個更加注重”的理念穩增長、促轉型、抓發展,已經初步取得明顯成效。堅持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穩中提質,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確保經濟既不滑出“下限”,也不超出“上限”,讓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在加快轉調中努力打造濱州經濟升級版。
同時,要堅定不移地保護生態環境。堅定不移地發展特色產業。破解困難,打造發展引擎﹔向沿海要增長,打造“藍色”引擎。他指出,濱州作為沿海地區,開發建設起步晚,長期以來是沿海不靠海、有海不得利。直到近幾年,乘借“黃藍”兩區建設的東風,才拉開沿海開發的序幕。要把濱州沿海發展融入我國沿海地區發展布局,做好港口、產業、城市“三位一體”互動發展的文章。市委、市政府將全力支持北海、無棣、沾化依法有序高效地實施沿海開發。《濱州市北部沿海產業發展規劃》已由市發改委制定成稿,正在征求意見,要抓緊完善、抓緊出台、抓緊實施。要按照《規劃》要求,堅持“港口帶動、二產拉動、三產推動、一產聯動”發展思路,科學劃分功能分區,以園區為載體,優先發展臨港產業、涉海產業,力爭把北部建設成為濱州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國家“黃藍”戰略的重要支撐點和高效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驗區。
張光峰最后強調,要向創新要增長,打造“技術”引擎﹔向改革要增長,打造“體制”引擎。要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作為調結構、擴總量的“重頭戲”,瞄准產業鏈高端,引導和支持現有企業突破核心技術,提升裝備水平,優化工藝流程,爭創名品名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力。(張貴英)
來源:齊魯網
- 軍事
- 社會
- 圖片報道
- 科教文體
- 旅游頻道
- 圖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