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村支書義務修路26年
還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被村民親切地稱為“及時雨”
2013年08月05日14:58 來源: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 |
張延成正在修補路面。 王娟 攝 |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在惠民縣清河鎮一提起香坊張村張延成,沒有不豎大拇指的。他堅持修路26年,積極為村民發家致富東奔西走,熱心公益事業幫助老弱病殘。在村裡,張延成深受廣大群眾的愛戴和贊譽,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及時雨”。
修補道路堅持26年
7月30日,記者在走進香坊張村准備採訪張延成時,正好碰到他在修補前幾天被雨水沖刷的橋面。見記者來採訪,他一直說“都是些小事,沒干成啥大事,不用採訪了”。在他的眼裡這些是小事,但在香坊張村村民的眼裡確是大事。
“俺們村的鄉間小路、環村路、小橋路面等全是張延成修補、整平、填充好的。”說起今年65歲的張延成,香坊張村民張玉田激動地說。張延成堅持修路26年,尤其是在下雨、上凍、下雪結冰等惡劣天氣之后,他便推著小鐵車、扛著鋤頭、帶著鐵?,在環村路、田間小道、各個小橋、穿涵路面等修補、填充、整平、砸實。近處,張延成一般自己推著小鐵車去﹔遠了,他便全家總動員,開著自家的拖拉機,帶領著兒子、兒媳婦一起干。在他的影響下,村裡的很多老人、婦女等村民也加入到本村的修補道路的隊伍中來。
自費到外地取致富經
要想富,靠干部。張延成在村主任位置上一干就是15年,2011年起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作為村裡的領頭雁,張延成通過集約村級資源、土地流轉、招商引資等方式,積極為村民發家致富東奔西走。
他曾自費到青州、壽光、濟南等地,近處去皂戶李、李庄、麻店等鄉鎮,協調致富項目落戶本村。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積極協調下,村民與皂戶李一位苗木客商簽訂了近400畝的苗木種植合同,既增加了群眾的收入,又為該村“美麗鄉村”的綠化、淨化、美化做出了貢獻。
張延成還幫助村裡的7名村民開展肉牛養殖業,他自費去青州、青雲、吉林等地,為這些養牛戶聯系到了品種好、價格低、成長快的肉牛來源地。村裡更是通過土地流轉、置換場地、租賃土地等方式,為養牛戶設置養殖場所,每戶均得到5-6畝的閑置養牛場地。“多虧了張延成,沒有這樣好的‘村官’,俺的‘養牛夢’就不可能實現。”養牛村民張延林感動地說。
照顧五保戶跑前跑后
大愛無疆,小愛成善。張延成非常重視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安置住所、生病長災、衣食供求等生活問題。
有一次,村裡的一位無兒無女的五保戶張大娘生病了,於是張延成跑前跑后,找大夫、買藥品、滋補品等。醫生樊建平沖著張延成一個勁地豎大拇指,夸贊道:“村民有了你這樣關心群眾、關心公益事業的好書記,真是百姓的福啊!”
像張大娘這樣,村裡的許多生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張延成都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些年來,他出資關懷、看望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達8000余元﹔協調民政、計生、勞保等職能福利、救助部門爭取資金近30萬元,為村裡的鰥寡孤獨老人建房、修繕、整改房屋等達10萬多元。(王娟 王勇)
- 軍事
- 社會
- 圖片報道
- 科教文體
- 旅游頻道
- 圖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