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海參養殖遇“天災” 30畝海參池搶收出不到千斤--黃河三角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萊州:海參養殖遇“天災” 30畝海參池搶收出不到千斤

2013年08月22日08:48    來源: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在萊州,灰色的大棚、露天的養殖池和海岸線一起綿延,這裡是大菱?和海參大規模養殖的起源地之一,是萊州人發家致富的“黃金海岸”。然而7月的連續降水和8月上旬的高溫過后,這條海岸線上的海參養殖戶經歷了不曾遇到的坎兒,海參池裡的大量海參因鹽度低和高溫化皮死掉了。

三天兩夜,百萬元打水漂

萊州市城港路街道朱旺村有大量的海參養殖戶,進入這個村后,大大小小的海參養殖池一個挨著一個。老家濱州的蘇老板是眾多養殖戶中的一個,從事海參養殖已經11年了。

和往年到萊州朱旺村不同:正是海參夏眠的季節,一些海參池子卻放沒了水,露出了底部的瓦片和石塊。蘇老板的30畝海參池子也已空蕩蕩的,一艘捕撈海參用的小船擱淺在池塘邊上。

“三天兩夜,一下子100多萬元就沒有了,真不想提!”對於上個周經歷的“天災”,蘇老板用“不堪回憶”形容。30畝的大池塘,今年秋季到明年春季能收13000斤海參,價值百萬元。這些本來已經快進腰包的鈔票,隨著海參的死亡打了水漂。

8月3日,蘇老板參池的水溫達到了34℃,鹽度隻有17?,這兩個影響海參生長的重要指標一高一低,是他11年養海參都不曾遇到的。於是,他趕緊下水看海參,發現有些海參爬出瓦片和石縫,吐腸了。當天,他將趴在池底的海參撈了上來,有200多斤。

第二天高溫繼續,蘇老板再下水看時,超過一半的海參已經吐腸,部分已經化皮,第三天早上,再掀開投放的石塊,下面的海參已經不見了。三天兩夜,他一共收上來的鮮海參不足千斤。

記者企圖從露著石堆的海參池中,找到幸存的海參。蘇老板搖了搖頭說:“別費勁了,連續一個周水溫沒掉下來30℃,怎麼可能活?”已經將海水放出去的池塘,海參曾經存活的蹤跡一點都看不見了。

蘇老板的妻子說,100多萬元,扔到水裡還能聽個聲響兒。那一個周基本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到周邊的養殖區看,同樣是愁眉不展的養參人。聽村裡人說,萊州靠海的一個村子,有人因海參損失慘重,喝了農藥。“這一下子的損失,得忙活三五年才能填上。”

“隻能眼睜睜看著海參死掉”

對養海參的人來講,每年夏季都要經歷兩三天的高溫期,這都習以為常了,今年的20多天強降水后又來了10多天的高溫天,這些始料不及,也讓他們束手無策。

萊州虎頭崖的一位海參養殖戶說,今年池中海水溫度超過30℃的時間一長,大家想過引海水降溫,但是並不奏效,因為萊州灣內的海水溫度也達到30℃了。“大的海參養殖池子,一邊排水一邊進水,兩天時間都換不完。更何況換了也沒用,隻能眼睜睜看著海參死掉。嘴上起了一圈的水泡。”

海參養殖戶們經歷了不曾遇到的坎兒,兩三天的時間,將兩三年的心血給毀掉了。“有些家底的人還能挺過來,那些外地剛來養海參的人真的很難扛過去。”一位朱旺村的村民說,剛養了兩三年的人最難熬,一直投入還沒產出就遇到了這場天災。據他所知,現在海邊承包參池養殖的有不少外地人,有些人把家裡的房子和田地賣了,到萊州來養海參,有些還有貸款。

□相關新聞

持續降水持續高溫是“罪魁禍首”

海參死亡、化皮化水會不會是得了什麼病?往年煙台也會有一個多周的高溫天氣,海參同樣會受到一些影響,卻從未出現這種“顆粒無收”的情況。因此,海參養殖戶們拿不准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海參死亡。

海參出現大量化皮和死亡現象后,山東省漁業廳組織有關科研單位、海洋環境監測機構專家,對部分刺參增養殖區實地調查,做了海水水質採樣檢測和刺參抽樣檢測。調查分析顯示,部分增養殖區水域鹽度驟降、水溫過高、溶氧偏低,多種環境因子疊加,超出了刺參生存極限。極端天氣造成了這次災害,不屬於爆發性病害。

往年煙台人用“七上八下”來形容煙台天氣,今年雨集中下在了7月,8月份開始出現少有的酷熱天。整個7月,煙台有23天在下雨,煙台全市平均降水量達到461.6毫米,降雨量破單月歷史紀錄。8月雨停了,高溫天氣緊接著襲來,8月上旬的10天裡,日最高氣溫有9天超過30℃,平均氣溫為28.4℃,極端最高氣溫達到了35.6℃。

“海參對水環境非常敏感,鹽度和溫度都適宜才能生長。今年的極端天氣改變了這兩個基本條件,讓海參生長的水環境發生了大變化。”煙台市水產研究所所長陳向堂說。

據了解,鹽度25?-26?、水溫12℃-18℃最適宜海參生長,7月連續降水讓海參池的海水鹽度大大下降,而8月份的高溫又導致水溫居高不下,水環境發生異常。水環境異常后,海參很快就會有反應,吐腸化皮直到死亡。這次煙台各地區規模發生海參死亡事件,正是受到了極端天氣的影響。

秋季海參和參苗價格肯定漲

“現在大棚海參價格已經漲了,萊州這邊損失那麼多,到秋季,海參價格指定要漲上去。”萊州朱旺村的海參養殖戶蘇老板說,據他個人估計,萊州露天池養的海參有七成受到“滅頂之災”,能夠及時補充低溫海水的參池也有少量損失。因為從朱旺村往北的參池他轉了個遍,自己並不是個例。

蘇老板說,連續降雨的時候,大棚裡面的海參最低隻能賣45元。8月份開始,一天一個價,從正常的58元/斤漲到了68元/斤。

一般說來,露天池養的海參更接近自然狀態的養殖情況,至少需要3年時間小海參才能長到成參大小出售,營養價值和市場價值都要高。大棚養殖的海參和露天池養的海參價格會有每斤十幾到二十幾元的差別。

每年10-11月,是秋季海參收獲的季節,“天災”導致海參大量死亡,今秋海參市場價格預期看漲。市民到時候吃海參,恐怕要多掏腰包了。

海參化皮死亡后,養殖戶們要繼續養殖,海參苗種的價格也將受到影響。據了解,今年春季海參苗種的價格降到了歷史低點,30個頭一斤的苗種,每斤隻售五六十元。這次極端天氣造成露天池養海參大小都受了災,苗種的需求會增大。此外,每到秋季南方養殖海參的客戶也會來煙台購買苗種,到時候補投海參苗價格可能隨之提高。

蓬萊一家海參育苗企業介紹,已經有受災養殖戶聯系預訂參苗了。

□專家建議

受災重的池塘盡早清塘消毒

在進行實地調查、水質檢測后,省漁業廳還下發了《山東省刺參高溫災害應急防范措施》,指導養殖戶們盡可能採用科學的方法應對,以減少損失。

由於不屬於爆發性病害,養殖戶們一定不要盲目投放抗生素類藥品等,可適當投放增氧劑、底質改良劑及抗應激類制劑。

由於近期高溫悶熱無風天氣仍將持續,影響有可能進一步擴大,刺參養殖生產者可酌情捕撈收獲,降低損失。

池塘養殖海參水位較低者,專家建議水位上升到1.8米以上,這樣受高溫影響會減弱。可適度抽取地下低溫海水注入刺參池塘,提高鹽度、降低水溫。

有條件的可在池塘上方設置遮蔭網,以減少陽光直射造成的高溫危害﹔具備工廠化養殖條件的,可將刺參移入車間暫養。

給池水增氧也要科學,應在夜間氣溫較低時開啟增氧機增氧,白天高溫時不宜開機。

據水產專家介紹,水環境變化致使海參大量死亡,海參死亡時會導致池中水質惡化。因此,受災嚴重的池塘,應盡早清塘、徹底消毒,並進行池塘養護,為恢復生產做准備。(李娜)

 

(責編:解放、王顯卿)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 軍事
  • 社會
  • 圖片報道
  • 科教文體
  • 旅游頻道
  • 圖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