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35處廣場綠地打造廣場文化“名片”--黃河三角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萊州:35處廣場綠地打造廣場文化“名片”

2013年08月22日09:47    來源: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萊州廣場建設為農村文藝團體進城表演提供了一個大平台。圖為今年5月份,萊州市組織鄉村秧歌隊進城匯演,朱橋鎮的扇子舞表演。

  到過萊州的人都會對萊州的廣場建設留下深刻印象:一年四季,隻要不下大雨、不下大雪,一早一晚、休息日,萊州市大大小小的廣場上總是匯集著健身、娛樂的市民,廣場已成為萊州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萊州人為何如此青睞廣場?這背后有何深層次的原因?近日,記者到萊州走訪了多個廣場,一探究竟。

  

  ◆緣起 掖縣公園千人舞蹈“教頭”

  “白天我就是個‘宅男’,一到晚上來了廣場,我就是個‘夜貓子’。”7月31日晚,在萊州市掖縣公園,40多歲的郭旭鬆在教“學生”跳舞的間隙,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郭旭鬆原是一名軍人,2006年退伍之后回家自主擇業。不過,他並沒有選擇進入機關單位或是企業工廠,卻一心研究起了“廣場舞”。起初,他先是單獨在廣場上練習,后來前來求教的人便絡繹不絕。感到單獨授業有些應接不暇的郭旭鬆,在2011年正式將求學者組織在一起,成立了掖縣公園舞蹈隊,高峰時隊伍規模超過千人,而他也名正言順的成為了掖縣公園千人舞蹈“教頭”。

  在與郭旭鬆說話的同時,跟著他學習的“新徒弟”們正按照教授的步法,一步步認真練習。“目前這支舞一共有“48步”,其實有很多人都想學,可是又怕學不會都只是在旁邊觀望,后來我就制作了網上教學視頻,讓他們在家裡也能照樣學習。”郭旭鬆說。

  相對於這些初學者,今年43歲的陳曉東已經是“大師兄”級別。2011年廣場舞蹈隊剛成立時,他便主動加入其中。白天從事司機工作的陳曉東,一到晚上便和自己的隊友一起來到廣場,從七點半跳到九點半。據他介紹,“除非是下大雨,大家實在不能到室外,前段時間遇到小雨,有不少人打著傘也到廣場練習。”

  如今,掖縣公園舞蹈隊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帶動起萊州其他廣場的舞蹈發展。“我們這個廣場在萊州的東城區,以前有不少城南、城西的人都騎車到這裡來跳舞。現在,有些熟練的人一般都到就近的廣場去,萊州廣場、如意廣場這些都是我們分出去的‘門派’。”郭旭鬆說。

  ◆解讀 萊州黃金地段建廣場

  萊州廣場多,是廣場文化熱的一個前提。記者從該市住建局了解到,萊州秉承“民富、民生、民樂”的理念,結合“一文一武,一山一海”的歷史文化特色,先后建設、改造完成萊州廣場、南陽河游園、海韻綠地等一大批廣場、公園和街頭綠地。建有廣場綠地面積312.8公頃,萬人擁有綜合公園指數在全國縣級市裡領先,服務半徑縮小到500米。

  在村鎮,萊州將“文化大院”建設與廣場建設相結合,用獎補政策扶持有條件的村鎮建立廣場。目前,全市村鎮建起了文化廣場700多個,為村鎮居民提供了休憩場所,也為1000多個農村文藝團隊提供了活動場所。

  更值得一提的是,萊州城區的廣場大都建在城市的黃金地段。以掖縣公園為例,佔地16公頃假如用於商住樓,其開發效益將達5個億以上,而3150平方米如意廣場地塊商業用地的開發效益也能超過2000萬元。

  “廣場、綠地建設是我們城市建設優先考慮的項目”,萊州市住建局副局長李高峰告訴記者。政府不與民爭利,把這些“黃金地段”讓出來,建成大大小小的廣場,讓市民步行幾分鐘、十幾分鐘就可以到廣場休閑娛樂,十幾分鐘的廣場圈、文化圈環繞在市民身邊。

  近年來,萊州市按照城市擴綠、城鄉連綠、庭院增綠、水系造綠的原則,全面增綠擴綠,著力構建“一片多園、珠落玉盤”的園林景觀,“城市規劃建設到哪裡,大小廣場、綠地就建設到哪裡”。目前,該市結合城區住宅區的分布,緊緊圍繞生態、文化兩大主題,先后建起了35處廣場、綠地,在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品味的同時,給市民提供了“文體大舞台”。

  萊州市在廣場、綠地建設過程中,還突出人文關懷,在便民服務上考慮周到:30多處廣場便民用電插座150多個,設置寵物廁所20個,燈光照明無死角……

  ◆前景 廣場熱,文化美

  在萊州,每一個廣場都有一支或幾支文化活動團隊,每個廣場都有自己的文化“名片”:掖縣公園的千人健身舞、萊州廣場的太極拳隊、朱橋的紅色劇團、金城的藍關戲團……一個個群眾廣場文化活動有聲有色。

  “廣場熱,文化美”,萊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秦立燕認為,正是各種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托起了廣場之美,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萊州市多年以來以城鄉各類文化廣場為平台進行的文化惠民、文化塑造、文化培育工程。

  據了解,依托於廣場資源,萊州市連續多年廣泛開展夏令廣場、月季花節文化藝術周等文化活動﹔同時,京、呂劇團常年送戲下鄉,將專業演出送至農村廣場,年送戲下鄉400多場次﹔鼓勵各鎮街積極引導發展業余文藝團隊,引導鎮街、村居文藝愛好者成立票友聯誼會、民間劇團、健身舞隊、秧歌隊等團體組織,常年活躍在城鄉廣場,經常性開展文藝演出活動。

  同時,萊州市以實施培育十個特色文化品牌、百支優秀業余文化團隊、千名優秀農村文化人才的“十百千”計劃為抓手,採取請下來、走下去的辦法,對全市業余文化人才進行輔導培訓,培育壯大業余文化隊伍,培養廣場文化活動的主力軍。

  文化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市擁有業余劇團200余支、秧歌隊等900余支,年開展各類演出5000余場次,程郭王門京劇聯社、文昌藝術團等9支隊伍入選全省農村優秀文化團隊﹔90名農村文化能人入選“山東省農村優秀文化人才”﹔萊州民間文化藝術團表演的《歡慶鑼鼓》先后兩次參加中央電視台老年春節聯歡會……由此,萊州市躋身“全國文化先進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自然當之無愧。繁榮蓬勃的城鄉廣場文化活動已然成為“市強民富 宜居文明”新萊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一系列的舉措也收效明顯,在煙台市組織的群眾滿意度調查中,萊州市“活躍群眾文化生活情況”連年名列前茅﹔在全省2011年度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率考核中,萊州市進入前十位。

  ◆書記點評 讓廣場文化成為城市“幸福表情” 萊州市委書記 李明

  多年來,圍繞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萊州市堅持民生為本,始終堅持廣場規劃建設優先、始終堅持民樂民享優先,不斷加大城鄉廣場、綠地建設投入,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便捷高效的城鄉廣場、鎮街文化中心和農村文化大院成為市民文化活動的最佳載體。圍繞繁榮文化樂民,萊州市堅持開展“春之聲”、“夏之舞”、“秋之韻”、“冬之樂”四季文化行動,加強對萊州地域文化和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和傳承,將文化元素融入城建和市民休閑娛樂活動中,既引領了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真正讓廣場成為萊州這座城市的幸福坐標,讓廣場文化成為一座城市的幸福表情。(吳洪斌 隋翔宇 潘書民 王楊)

(責編:解放、王顯卿)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 軍事
  • 社會
  • 圖片報道
  • 科教文體
  • 旅游頻道
  • 圖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