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智慧環衛”改善鄉村環境--黃河三角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昌邑:“智慧環衛”改善鄉村環境

2013年08月27日14:13    來源: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昌邑市柳?鎮大辛庄村位於昌邑市最北邊,地理位置偏僻,管理難度較大,以前垃圾堆、草堆、糞堆隨處可見,蚊蠅滿天飛。然而,8月15日,記者走進村子時發現,平坦的大街干淨整潔,路旁的綠樹生機盎然,灣塘裡的水清澈透明,健身廣場上器械齊全。村主任范紹熙對記者說:“我們的村民也能享受到城裡人一樣的生活環境。這都是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帶來的可喜變化。”

為了改變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狀況,昌邑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方針,全市691個行政村全部實行環衛一體化管理。

近兩年,昌邑市創新推廣“統一收集、統一清運、集中處理、資源化利用”的垃圾收集處理新模式。下設10個鎮街區環衛所,配備專業機械和專業隊伍,按每100戶村民設1名保潔員的標准配備了1500余名保潔員﹔按每10至15戶村民1個垃圾桶的標准設置垃圾桶2.5萬個﹔按照“一鎮一站”的標准,建成10處鎮街區垃圾中轉站﹔按照15個村配備1輛垃圾清運車的標准,共配備50輛垃圾清運車﹔對全市691個行政村進行統一標准保潔,實現了垃圾“收集運輸全封閉、日產日清不落地”的目標。

記者在市環衛局調度指揮中心看到,工作人員點擊鼠標,分布在城鄉的2.5萬個垃圾桶的當日清運情況便一目了然。這是該市將物聯網技術應用於垃圾桶清運管理、全力打造“智慧環衛”的新成果。他們建立了生活垃圾清運物聯網管理子系統,由調度指揮中心對該市垃圾清運實施24小時職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管理和調度,形成了“一條龍”數字化管理鏈條。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環衛意識不斷增強。現在,把垃圾投放到垃圾桶裡已經成了村民的習慣,村民家裡家外都講究衛生。飲馬鎮常家屯村委委員徐金良說:“如今到俺村裡來趕集賣菜的,賣完菜都要借個掃帚把地面打掃干淨才走。”

環境美了,很多村民改變以前足不出戶的習慣,晚上出門聚在一起,或在路燈下打牌下棋,或在健身小廣場上唱歌跳舞,不少村庄還自發組建了秧歌隊、鑼鼓隊。蚊子、蒼蠅少了,夏天外出乘涼的人多了。卜庄鎮劉家庄劉桂香老人高興地說:“和鄰居一邊乘涼一邊拉呱,感覺真好。這種情形過去好多年沒有了。”

目前,這個市60%以上村庄達到縣級文明村標准,並涌現出全國文明村1個,省級文明村鎮、社區13個。 (宋學寶 李生濤 李洪帥)

(責編:解放、王顯卿)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 軍事
  • 社會
  • 圖片報道
  • 科教文體
  • 旅游頻道
  • 圖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