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利每年200萬專項資金扶持庄戶劇團--黃河三角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墾利每年200萬專項資金扶持庄戶劇團

2013年10月08日09:46    來源: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紅梅花兒開,朵朵放光彩……”9月15日,在墾利縣“村村唱戲村村舞戲曲大賽”舞台上,一曲悠揚婉轉的京劇《紅梅贊》,聽得觀眾如痴如醉!比賽結束后,來自墾利街道民豐村的演員袁蘭芳久久不願離去,“我想再跟這個舞台合個影,沒想到俺們村裡人也能登台唱大戲了!”

據了解,自2011年3月開始,墾利縣在全縣開展了“村村唱戲村村舞”群眾文化“百千萬”活動。為此,縣財政每年拿出200萬元,專項用於扶持庄戶劇團開展文藝演出,先后在全縣成立大型庄戶劇團24個、文藝演出隊伍113支、秧歌表演隊166支,開展入村文藝演出2000余場,培訓基層文藝骨干25000余人次,率先在全省完成了“一村一年一場戲”的工作目標。“村村唱戲村村舞”活動先后榮獲“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大亮點事項”、“全省公共文化服務優秀實踐獎”,並入選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選編。

文化“種”下去,文明才能“長”出來。該縣縣委書記韓利學認為,培養鄉村文化是打造鄉村文明的重要基礎,激發與傳承是“村村唱戲村村舞”的應有之義。

流傳於墾利縣董集鎮佐王村的“九龍翻身”鑼鼓曾因“口傳心授”陷入了后繼乏人的窘境,如今,蒙灰的鑼鼓又被抬了出來,擦拭干淨,為村民演奏起急緩交錯,變化無窮的鏗鏘樂章來。

佐王村黨支部書記董建波說:“目前村裡組建了‘九龍翻身’鑼鼓隊,並經常與外地鑼鼓隊伍交流學習。關注的人多了,願意學鑼鼓的年輕人也多了,村民的文化氣也濃了。”(魏東 樊京龍)

(責編:解放、胡洪林)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 軍事
  • 社會
  • 圖片報道
  • 科教文體
  • 旅游頻道
  • 圖說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