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傳統吃法不科學 營養專家呼吁正確“吃”海參--黃河三角洲頻道--人民網
人民網

海參傳統吃法不科學 營養專家呼吁正確“吃”海參

2013年12月20日16:19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人民網濟南12月20日電 海參是個好東西,人類早在四、五個世紀之前便已認識海參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但是食用海參卻並非易事。鮮活海參自身有一種自溶?,離開海水將很快自溶不能存活,若沾油膩也會化皮自溶,故不易儲藏保存。所以,人們一直把海參加工成干品或鹽漬品,以便長期保存。但這種傳統加工方式使其營養保健作用不能充分發揮,造成了我們食用海參的誤區。目前,大部分家庭還是沿用反復蒸、煮、發的傳統吃法吃海參,這種老吃法已被營養專家們所淘汰。

誤區一:很多人認為干海參營養高

很多消費者認為在商場看到的干海參營養價值高,因為在食用海參的時候能摸得見看的著,吃了也放心。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干海參,加工不科學,營養流失多,食用時已無多少營養,而且食用麻煩。活海參經過清洗解剖之后,放在大鍋裡煮大約5個小時,很長很大的海參被煮成這麼一點點,然后用鹽進行腌制,腌到一周左右,拿出來用鹽水再煮2個小時,目的是把更多的鹽煮進去,為了增重,也能長期存放﹔煮完后再烘干,直接還烘不干,還需要回一次水,再煮2個小時才能烘干。反復煮9個小時,還能剩多少營養?

經檢測發現,海參隻要煮上10分鐘,海參的營養成分就會流失60%,長時間的煮,干海參就剩個空殼,活性物質幾乎沒有了,最重要的營養物質如海參多糖已不足10%,剩下的主要是蛋白質。其他像什麼即食海參、高壓海參,加工過程中都會煮,營養破壞也非常嚴重。

多家媒體先后曝光干海參市場的混亂現狀,在加工過程中泡鹽、摻糖、刷膠,按照行業標准,有的干海參成了摻假產品,多種亂象讓消費者選購時更加摸不著頭腦。

誤區二:即食海參可直接食用,多糖不流失,還能被人體充分吸收利用。

即食海參並非是鮮海參加工成的,它是由於干海參泡發后加工而成,高溫加工后營養會流失,人體吸收率低,因為鮮海參被打撈上來后,會迅速自溶,必須盡快處理,所以沒辦法直接加工成即食海參。

誤區三:認為活海參吸收好,營養好

很多消費者喜歡買剛從海裡撈上來的鮮活海參,認為什麼都是新鮮的好,但這樣認為是錯誤的觀點。吃活海參,需要反復水煮以致低分子和水溶性物質大量損失,並且多剩大分子物質的分子結構復雜,分子量較大,不易被人體完全吸收,食用后在人體內需經多次?解消化,最終轉化成分子量較小的物質(如氨基酸)才能被吸收。這些過程受人體自身器官功能的限制,特別是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消化吸收功能較弱,使海參的營養利用有限,影響了海參滋補保健功能的發揮。

誤區四:認為吃液體海參看不到海參,喝著吃不放心

好多人認為,液體海參看不見海參,心裡不踏實。我們確實應該撇掉這個錯誤觀念:吃東西得吃看得見的,心裡踏實。吃藥的時候不知道那裡面是什麼,可我們還是照吃,因為要的是作用。看來,接受新鮮事物還得先改變我們的落后觀念。

對此,山東聖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秦邦偉透露,海參的滋補功能大,但傳統吃法不科學,不能有效發揮和利用海參的營養價值,現在海參深加工行業逐步興起,東方神參運用運用生物?解控制技術,模擬人的胃腸道消化功能,將海參的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便於人體吸收,將海參喝著吃,吸收利用率提高到99.2%,真正發揮出海參的神奇之處。

(責編:解放、胡洪林)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 軍事
  • 社會
  • 圖片報道
  • 科教文體
  • 旅游頻道
  • 圖說中國